在泗阳县穿城镇圩河村有一个出了名的好人,她叫周修霞。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家二哥,洗衣做饭,无微不至,在当地传为佳话。一个飘零的家庭被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贫困的家庭被她奋斗的汗水浇旺,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周修霞的故事。
3月21日早上八点,记者来到了泗阳县穿城镇圩河村,在一片麦田的簇拥中,一个整洁小巧的房子映入人的眼帘,周修霞在门前的小菜园里薅上几个葱,摘上几颗小菠菜,忙忙活活地张罗着给二哥做个可口的菠菜蛋面。不一会儿的时间,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好了,她赶紧端到跟前,叮嘱着他趁热吃。
现场:好不好吃,好吃。明天再煮菜米饭给你吃,哦。
周修霞是年嫁到圩河村的孙家,嫁过来不久丈夫的二哥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周修霞说,二哥以前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木匠,现在却变成了这番模样,着实让人心痛。
周修霞:他发病时候有的时候都五六天不吃,一吃就能吃一锅,还不够他吃的,发病要是不吃,你送来他动都不动,有时间洗手手都泡起皱都不知道起来。
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婆家二哥一直像个小孩,经常吃进嘴里的东西又吐出来,刚躺下又吵着要起床,周修霞总是耐心哄着,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周修霞已经记不起自己多久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多久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为了照顾他,周修霞很少出远门,就连回娘家都是最多待个半天就急匆匆赶回来。周修霞说,二哥虽然病情没有好转,但是他知道谁是真心对他好的人,偶尔也会有些举动让她心里一暖,惊喜一下,特别是有一次刨地让她印象深刻。
周修霞:我刨累了,他说给我刨啊,他也知道说一句给我刨啊,你累了给我刨,他知道说。
在周修霞的身上还有很多闪耀着光芒的宝贵品质,悉心照顾瘫痪的婆婆,用心抚养失去母亲的侄儿侄女,一滴滴汗水,一次次付出,她都觉得这是自己的本分,她把一颗真心安放在这个家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家中的大小事。现在让她欣慰的是自己的儿女成家立业幸福生活,侄儿侄女也发展的不错,但是她依旧闲不住,操劳着。
周修霞:我们家侄儿结婚,生小孩,侄儿媳妇坐月子,我把小秧包给别人栽,从来没有包给人栽过,我舍不得这钱。包给人栽,我照顾她一月,衣服全部给她洗,一家老少全给洗,一天弄六七遍饭,也都是我,我就尽到这责任,作为小娘我应该做到,我都做到,做好事就是去修行自己下一代的。
这么多年的付出,周修霞的丈夫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中。
周修霞的丈夫孙君:老母亲当时得脑血栓七八年,老大家里嫂子去世,都是她一人,老母亲洗都是她洗的,也是付出很多,非常感谢感激她,没有她我没有今天,家里我这哥哥也靠他,我才能安心在外工作。
周修霞:只要我们能动的时候,一直就要照顾,不能袖手旁观就不照顾,一直照顾到我们老了不能动的时候。
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周修霞,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大家庭。年周修霞获评第九届“泗阳好人”。
泗阳县穿城镇圩河村党支部书记倪沛:我们会把周修霞做为孝老爱亲的典型,在村里进行事迹宣传,让村民们都能学习这种精神,从中激发孝老爱亲的情感,每家每户涵养好的家风,这样我们的乡风才能更文明更有人情味!
听着周修霞的故事,总是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一个女性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之大,坚强在她的身上烙下了印记,勇气就是她抵抗困难的武器,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希望好人周修霞也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孙亚丽魏红编辑/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