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世间养口体和养心智哪个更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开年大剧《人世间》改编自作家梁晓声作品“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人世间》,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到年,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人情百态;这部剧元素丰富,从不同角度去看都能有所感悟,其中周家三位儿女哪个更得父母喜欢值得细细品味。

周家大儿子周秉义,从小是学霸。他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第一批下乡知青,在部队当兵因为文笔好,被领导看中,后来高考开放,成绩优异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周秉义通过努力做了国营大厂一把手,然后是某个城市一把手,后面又调到中央机关工作。老大无疑是传统父母眼中“出息孩子”的模板,值得父母炫耀一辈子。

周家老二周蓉,美丽、聪慧又独立。

她为爱义无反顾,远去贵州下乡,做了五年乡村教师。后面丈夫出轨,她离了婚,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读到博士毕业,然后旅居法国多年陪伴女儿。中年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实现了儿时当中学老师的心愿。还有一个痴心爱着她的男人蔡晓光,一直在等她。世间的好处仿佛都让她占了,这辈子她无疑是幸运儿。

唯有小儿子周秉昆,最“没出息”。

他老实肯干,内向单纯,普普通通,没有考上大学,没有成功者的光环。在家乡当了一名木材厂的工人,一生扎根基层,品尝了生活的百般滋味。可他的淳朴善良,正是无数中国的普通人的缩影。多少观众都能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父辈的影子?三个儿女中,有出息的大儿子、二女儿,却有一点比不上“没出息”的周秉昆。那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这个家庭的奉献和责任。

二姐周蓉出走贵州,和诗人结婚,因为一首诗被抓,母亲受不住打击昏迷两年多,是周秉昆和对象郑娟支撑起了这个家。他不仅没有把母亲的情况透露给父亲和哥哥姐姐,让他们着急上火,还把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也是因为他们精心的照顾,周母才能出现医学奇迹顺利康复。

周蓉跟诗人生的女儿,也是周秉昆和郑娟带大的。大哥周秉义在外取得成功,还娶了省长千金,但这不对等的家世,也给周家带来了不少麻烦。试想,如果没有周秉昆,这个家庭该如何维系下去?如果没有这个“没出息”的小儿子,周父周母生活会如何艰难?但当周蓉和周秉义回到周家后,他们都是北大高材生,让街坊邻里称赞,是父母的骄傲。这样一比,周秉昆所做的一切显得十分可笑。这就是人世间,这就是最真实的人性。你所有的付出只是能换来别人嘴上的感谢,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谢也会变成理所当然。你没出息,你没给爸妈长脸,你别无选择,所以只能为家里做奉献。

不仅别人这么想,连自己的父亲周志刚也这么想。

周秉昆赶上了那个年代的“国营转私营”,下岗了。他想去下海闯荡一番,周父反对,在火车站当众戳破他自尊心——周秉昆啊,说你照顾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这是你爹我呀给你找的台阶!你拍着自己良心,你问一问,就算没有这些家务事拖累着你,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从小你哥你姐姐,人家学习好啊,你呢,你在你那个班里的成绩,那永远都是倒数着,心里没数吗?

父子之间多年积累的隔阂爆发,两人崩溃大吵,彼此指责,内容令人戳心。此后三年,周秉昆和周父再无沟通。

左宗棠曾经说过,“养口体,不如养心智。”这句话的意思是:注重吃穿这种东西,不如修养自己的灵魂。在《人世间》里,冯化成引用这句话来解释孝道。他认为孝分为两种,一种是养口体,一种是养心智——所谓养口体,就是在父母身边,照顾吃穿,而养心智,则是功成名就,让父母有面子。

显然,对周家来讲,养心智说的就是老大和老二,而养口体就是老三周秉昆。所以老三不如老大老二孝顺。可是,这样的引申是否正确?

我们要知道,还有另一句流传更广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没有周秉昆年复一年、最平凡简单却又最考验爱心和忠诚的付出,又怎么会有老大老二毫无负担地追求梦想?又怎么会有母亲康健的身体和脸上切切实实的笑容?又怎么会有维系这个家蒸蒸日上的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