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经验 [复制链接]

1#

中风定义: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仅见口歪、半身不遂。

发病突然

具有“风”的特点

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基本症状

有或无神志症状

我国中风发病率约1%,全国中风患者每年新发病约万,以40-60岁为发病高峰

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可按中风辨证施治

中风流行病学统计

中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多于东方

高原地区,脑血管病多为出血性,病残率很高

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为明显

脑血管意外疾病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上述三种情况都会中断对部分脑组织的血液及氧气供应导致脑血管意外

偶然的情况,脑肿瘤挤压周围的某支脑动脉,中断对其分布区的供血也会引起脑血管意外

中风病因病机

常见的病因为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内因,以及外感外邪。

中风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经验

诊治中风病时,遵从《内经》的学术思想,强调要预防为主,重视治未病,尤其是老年人,长期患有高血压病,低血压、高血脂症的病人和血管基础不好的病人,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预防措施有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适当服药、及时消除隐患。

患病后,诊断治疗要中西医结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定要注意时效性。

针灸治疗也要尽早介入,临床实践和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早期的针灸治疗,可减轻水肿、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缺血的脑组织,可增加其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代谢,缩小脑梗塞的体积,抑制脑细胞的凋亡,对缺血的脑组织,可起到一定的拯救和保护作用,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轻后遗症的症状和体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